近日,民建昆明理工大学委员会副主委杨启良、委员夏仡以第一完成人申报的《低纬高原季节性旱区农业多维节水减排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和《富氧空位氧化锌基光激发型甲烷室温传感基础理论研究》分别获得2023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低纬高原季节性旱区农业多维节水减排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从云南省的光热水土资源条件及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在5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及12项水利行业项目支持下,历时17年聚焦低纬高原季节性旱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农作物高质高效生产与水肥供应不匹配、灌溉施肥技术装备落后和节水减排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重点研究了低纬高原季节性旱区农业水资源变化规律与合理配置、作物需水需肥用药规律、灌溉施肥施药制度、水肥药一体化提质增效理论与源头减量施肥施药技术,结合工程措施构建了“减、截、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源头节水减肥-过程拦截调控-末端回水再用”的农田节水减排调控模式。该成果在楚雄、大理、文山等12个州市县推广应用,并辐射到重庆、广西等省市区,2年累计推广393.87万亩,实现节水2.36亿m3,化肥农药减施6.55万吨,农田总磷和总氮减排15-20%,产生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共计34.91亿元,在国家节水增粮、节水减排、节水提质、节水增效、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战略以及缓解用工难、用工贵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富氧空位氧化锌基光激发型甲烷室温传感基础理论研究》针对我国锌冶金工业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的问题,开发了富氧空位氧化锌纳米材料的低温(≤80℃)、快速(≤10分钟)湿法制备技术,创新性提出快速成核诱导氧空位生成的新思路,研发出系列富氧空位氧化锌基纳米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光激发型甲烷室温传感应用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完善和发展了低温快速制备富氧空位氧化锌的基础理论,探明了氧空位与光生电子对甲烷室温传感的协同强化机理,发现了氧化锌导带和价带间形成的氧空位分立能级还能促进可见光吸收,拓展氧化锌的光吸收范围,并构建了可见光激发型甲烷室温传感器,实现了对ppm级甲烷的室温检测,对低浓度易燃易爆气体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该成果还为锌资源的高值利用、无机半导体氧化物材料的设计、功能构筑及产业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