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民建概况

    • |
    • 领导介绍

    • |
    • 民建要闻

      • 会内要闻
      • 图片新闻
      • 民建视窗
      • 专题报告
      • 媒体聚焦
      • 两会专栏
      • 中国梦我的梦
      • 学习二十大
    • |
    • 参政议政

    • |
    • 社会服务

    • |
    • 组织建设

    • |
    • 预决算公开

    • |
    • 学习园地

      • 学习动态
      • 理论研究
      • 领导讲话
      • 政策法规
      • 文章选登
      • 学习交流
      • 学习十九大
    • |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 会员服务社会故事百篇
    • |
    • 会史钩沉

    • |
    • 州市组织

      • 州市组织简介
      • 州市工作动态
      • 民建昆明市委
      • 民建红河州委
      • 民建玉溪市委
      • 民建曲靖市委
      • 民建保山市委
      • 民建昭通市委
      • 民建大理州委
      • 民建楚雄州委
      • 民建普洱市委
      • 民建文山州委
      • 民建德宏州支部
      • 民建丽江市支部
    • |
    • 专委会动态

    • |
    • 下载专区

    • |
    • 文化广场

      • 诗歌散文
      • 摄影
      • 绘画
      • 书法
    • |
    • 社情民意

    • |

    栏目导航

    • 会员风采
    • 会员服务社会故事百篇
    领导介绍 在线新闻投稿 预决算公开 入会须知
    通知公告更多+
    • 08-28中国民主建国会云南省委员…
    • 12-19民建云南省委会史陈列馆及…
    • 09-25【询价公告】民建云南省委…
    • 12-30关于设立民建云南省委青年…
    • 08-27民建云南省委2019年度…
    • 06-14民建云南省委关于开展庆祝…
    • 05-07关于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会员风采>>会员服务社会故事百篇

      故事之一:爸爸的眼光——戴信鑫的人生信条:对得起人

    时间:2012/3/19 11:36:41     点击数:     来源:民建宣      作者:李啸云

          1969年的一天,星期六。在读中学的戴信鑫回到农村家中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一个生产队干部正对自己的父亲超支工分去领粮食的要求很不满意,见到戴信鑫,声音更大了:“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要队上的,还要别人做给你吃……”。见到爸爸的头愈发低下去,戴信鑫心里很难过。是的,家里兄弟姐妹8个,只有爸爸劳动,所挣工分,经常不够,年年超支。

          戴信鑫当时就表态,不念书了,回家劳动挣工分。

          队干部听罢,脱身走开了。

          没挣够到工分的爸爸无奈地看着他,眼光很内疚,仿佛在重复的说着“对不起,对不起……”。

          戴信鑫明白,爸爸知道自己很爱读书学习。

          15岁的戴信鑫初中没毕业就这样回家了。他用所学到的那点知识,领着乡亲们引进高产水稻良种,改良柑橘,栽培成功猕猴桃……家里不用再超支工分了,全村也不缺粮食了。当了三年的生产队长和大队农业技术员的戴信鑫,这个农民的儿子,渴望着创造更多的财富。

          他去告别爸爸,说:“我要走出农村去,赚更多的钱”。只见爸爸满是喜悦的脸上,显出庄重的神色,他说:“去吧,孩子,多赚点钱好。我们挣钱,挣自己的辛苦钱、血汗钱,不要贪图别人的钱财,这是最好的。”

          戴信鑫发现,年迈的爸爸平日里有些混浊的眼里竟然泛出清澈的光亮。他明白,这是爸爸的自豪。他一辈子没做过对不起人的事。戴信鑫一面点头答应着爸爸,一面对自己说“放心吧,我决不做对不起人的事,让您为儿子自豪。”

          怀揣爸爸清澈的眼光,犹如源头活水,戴信鑫心中有了底蕴。

          开始的生意是为农民兄弟提供培育食用菌用的菌袋和辅料,从厂家购买,送到乡村农户家中,算下来一趟能挣上几十块钱。戴信鑫兴奋地去借钱,宁愿付5分的利息。他没想到的事发生了,人家坐享其成了,还用不信任的眼光提出要有人担保。结果是一个同学出面做了担保,人家才借了钱。戴信鑫不解:“人家并没有向保人要钱呀!”同学回答他:“他相信我不会对不起他”。这次经历成为了戴信鑫启蒙教育的第一课。

          戴信鑫明白了,自己缺钱,更缺乏的是自身的信誉。有了信誉,没钱也能借到钱。戴信鑫暗下决心:我会让你们对我放心的。他起早贪黑,节衣缩食,尽量多赚一笔,多还一笔。终于,提前还清了所有借贷款项。

          当他听到有人对他说“需要钱,就来拿呀”,心里充满了喜悦感,“我赚到了钱,还赚到了更值钱的财富:信誉”。他发现,有了信誉,人们看他的眼光、说话的语气都跟过去不同了。他想起了爸爸的眼光,心中漾起自豪:爸爸,放心吧,我对得起人。

          挣到了钱的戴信鑫开始了投资:养殖鳗鱼卖到日本。第一年养了20万条。他和员工天天饲养着小鳗鱼苗,像对自己的孩子。辛苦弄大的鳗鱼,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卖了350万元,净赚200万元。当他准备再增加投入时,这次情况大不一样了,乡亲邻里主动把钱送上门来,不想要都不行。在大家的簇拥下,戴信鑫用自己的钱和大家的钱一起,投资办起了三个鳗鱼厂。当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鳗鱼出水时,却碰上了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鳗鱼在日本、香港的市场价格,远低于饲养的成本价。戴信鑫亏了。

          当最后一批鳗鱼低价处理完后,帐上能支配的仅有50万元,这钱怎么用?还钱还是再投资?他怎么决定?大家都注视着。戴信鑫把最后这点钱全部还给了当年主动借钱给他的人。

          关闭了鳗鱼厂,他背着债务,带者妻儿,揣着兄弟姐妹凑给他的盘缠,告别乡亲,他来到昆明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