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围绕“提高涉外执法司法质效”进行协商座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介绍了有关情况。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陈晓光、李斌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作了主题发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负责人作了协商交流。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云南省委主委,省政协副主席高峰以“加强南亚东南亚国际执法司法合作”为主题作交流发言。
按照全国政协要求,为认真做好参加会议的准备工作,在高峰副主席的带领下,省政协社法委认真制定方案,加强组织协调,自8月份以来,围绕“提高涉外执法司法质效”主题,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深入临沧开展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对昆明、保山、红河、西双版纳、德宏5州市进行了函调,广泛收集资料。8月下旬到9月中旬,先后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专家学者召开了4次座谈会;在形成汇总材料后,又组织召开专家协商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度协商,进一步提高了所查找问题和所提对策的准确性、专业性。通过深入调研、座谈交流、协商讨论,围绕加快推进我国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积极建言献策,为在此次协商会上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双周协商会上,结合云南实际,高峰副主席作了以下交流发言:澜湄合作硕果累累。但随着合作更加全面深入的推进,在涉外执法司法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一是国际刑事司法协作机制不健全,案件办理难度较大。二是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欠缺,争端解决机制不健全。三是涉外民商事案件境外形成证据的公证认证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小语种、法律、经贸的复合型人才稀缺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涉东南亚国家执法司法效能的提升。据此,提出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全面健全完善与周边国家的司法互助机制,尽快与尚未建立司法互助机制的缅甸等国订立司法互助协议(或条约);建议尽快修订完善与缅甸涉及边境管理、边民出入境的双边协定,为中缅边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法规支撑。二是完善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国际民商事司法协助,健全争端解决机制。加大与相关国家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签定力度,建立和完善我国海外利益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法律制度、对外投资法律制度、外国投资法律制度、外国人服务管理法律制度,以及涉外民商事争端解决法律制度。三是加大对涉外法律服务机构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面向南亚东南亚并在业务领域、服务能力方面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健全完善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仲裁诉讼协助机制,为跨国企业和公民涉外民商事纠纷提供有力支撑。
高峰副主席的发言得到全国政协领导和与会国家部委的高度肯定和认可,为推动提高涉外执法司法质效贡献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