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3月4日接受腾讯财经专访时指出,农民工是在非农产业就业还保留农民身份的职工,是在中国体制改革、结构转型时期,在特定的制度条件下出现的过渡性的特殊群体,应该与市民同样得到平等的待遇。视频为嘉宾接受腾讯财经专访全程记录。
主持人:请问杨老师,今年给大家带来的提案是关于哪些方面的?
杨先明: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关注农民工的问题,还有关注西部开发的问题,尤其是西边富民,还有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比如企业所得税问题的进一步调整,等等一系列问题。这次的提案比较多,将近十个提案。当然有些提案还在调研的基础上,还有一些是当地有关部门,他们觉得应该向中央有关部门反应的一些问题。
农民工是“农民”还是“工”?
主持人:现在农民工的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请您谈谈关于农民工问题的一些想法。
杨先明:每年春运,咱们的铁路部门,国务院以及中央领导都非常关注。春运的时候,客流量那么多,我觉得这与我们的农民工,他还没变成市民,没变成城里人相关。回老家去看父母,这都是应该的,但还有一些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在城里是“候鸟型”的,处于中间状态。你说他是“农民”,他不是,但你说他是“城里人”,他也不是。所以我很关注这个问题。我用了一个“市民化”的阶段,我觉得现阶段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使农民兄弟尽快地变成城里人。这点我觉得十分重要。任何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都有这个过程,但是我们国家由于过去体制方面的问题,城乡差距太大,使得农民工来到城里以后,当他一下子变不了城里人,他变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叫做“农民工”。“农民工”本身这个词就是矛盾的,你是农民,但你在城里打工,你是职工,又是农民。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尽快地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来解决。
主持人:首先来说,农民工的身份是特别模糊的。
杨先明:特别模糊。所以我特别关注这方面,因为这种中间状态,使得我们农民工的权益受损。很多城里人,或者一些特定的,应该是任何人享受的,比如说最低的社会保障,他们没法享受,还有教育,他都没法和城里居民得到同样的机会,同样的待遇。这样使他们的心态上,也难以和城里融为一体。
主持人:由于身份、待遇的模糊,而导致一些社会问题。
杨先明:对。
农民工要“市民化”
主持人:您提到农民工“市民化”都有哪些具体步骤呢?就是说为了达到跟同等市民一样的待遇。
杨先明:第一,各城市应该因地制宜地加快户籍改革制度的进展。如果一个农民工,长期或者几年以内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居所,他已经是城里人了,那么他的户籍制度不解决是不合情理的。当然各个城市都有它的标准,我觉得应该因地制宜,但总的方向是加快这方面的改革。使得他在哪里工作,哪里居住,他的户籍制度应该在哪里。根据我们中国现行的体制,这点不解决,会影响他在城里找工作。比如你们在北京,很多单位需要北京户口,没有这个户口的话就找不到这个工作,怎么谈得上就业机会平等了。所以要把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农民工的户籍制度改革使他尽快成为一个城里人,成为他就业机会平等、教育机会平等的一个基本起点。也是作为他享受社会保障制度,即便是最低的社会保障,也是一个最起码的基础吧。
第二点,我觉得农民工本身的素质也需要提高。这方面,我觉得政府要关注。素质的提高,不能认为是农民自己的事,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会关注这方面的大众教育问题。我们是人民政府,理应当关注农民工本身的培训提高问题,尤其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机会平等问题。农民工的小孩和城里的小孩能够获得同样同等的机会,同样的教育资源,同样的师资,使得他们能够在城里成长。这样,为新一代的城市居民奠定一个比较好的素质基础,这个很重要。
第三点,在很多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要尽快落实。尽管我们国家政府这几年做了很多事,我觉得还不够。关键的问题是要落实,各个地区,尤其是农民工服务的城市,要做一些示范、试点。比如社保、医保,等等这些,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都有个平等待遇的机会。
第四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廉租房制度应当让农民工分阶段,分步骤,有试点地扩大廉租房的覆盖面、经济适用房的覆盖面,使得农民工也可以有机会,有条件,享受这方面的待遇。居者有其所,他怎么可以做到安家乐业呢,这个我觉得政府应该是可以落实的。
主持人:户籍制度改革,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根本前提。
积极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杨先明:因为我们这个制度也存在,假如咱们没有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