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民建概况

    • |
    • 领导介绍

    • |
    • 民建要闻

      • 会内要闻
      • 图片新闻
      • 民建视窗
      • 专题报告
      • 媒体聚焦
      • 两会专栏
      • 中国梦我的梦
      • 学习二十大
    • |
    • 参政议政

    • |
    • 社会服务

    • |
    • 组织建设

    • |
    • 预决算公开

    • |
    • 学习园地

      • 学习动态
      • 理论研究
      • 领导讲话
      • 政策法规
      • 文章选登
      • 学习交流
      • 学习十九大
    • |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 会员服务社会故事百篇
    • |
    • 会史钩沉

    • |
    • 州市组织

      • 州市组织简介
      • 州市工作动态
      • 民建昆明市委
      • 民建红河州委
      • 民建玉溪市委
      • 民建曲靖市委
      • 民建保山市委
      • 民建昭通市委
      • 民建大理州委
      • 民建楚雄州委
      • 民建普洱市委
      • 民建文山州委
      • 民建德宏州支部
      • 民建丽江市支部
    • |
    • 专委会动态

    • |
    • 下载专区

    • |
    • 文化广场

      • 诗歌散文
      • 摄影
      • 绘画
      • 书法
    • |
    • 社情民意

    • |

    栏目导航

    • 会内要闻
    • 图片新闻
    • 民建视窗
    • 专题报告
    • 媒体聚焦
    • 两会专栏
    • 中国梦我的梦
    • 学习二十大
    领导介绍 在线新闻投稿 预决算公开 入会须知
    通知公告更多+
    • 08-28中国民主建国会云南省委员…
    • 12-19民建云南省委会史陈列馆及…
    • 09-25【询价公告】民建云南省委…
    • 12-30关于设立民建云南省委青年…
    • 08-27民建云南省委2019年度…
    • 06-14民建云南省委关于开展庆祝…
    • 05-07关于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建要闻>>媒体聚焦

      当教师无须像月亮那样借光

    时间:2014/9/10 13:56:04     点击数:     来源:人民日报   

          当教师无须像月亮那样借光闪亮,社会才能真正葆有活力之源、创新之根,我们的下一代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力,我们的国家与未来才会洒满阳光

       

        (刘天亮)倘若有时空旅行者能跨越30年观察中国教育,最吃惊的,一定是看到一个庞大教育体系的崛起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1400多万名教师在52万多所学校里托起了2.57亿名在校学生,世界上再无第二个如此庞大的国家教育体系,也没有哪个时期的基础教育成长速度堪比这30年。

        一个教育体系得以加速度成长,必以社会活力的全面释放为先决条件。过去的30年,教育改变了国家与社会,教师托起了亿万人的梦想,让中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跨越。

        有专家总结,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重视教育,奠定了雄厚的人力资源优势。将时间拉长,我们就会发现,对教师的尊重、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对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我们才能读出,那些重要历史关头的教育政策的抉择,怎样影响了今天人们的命运。譬如,37年前,刚刚从十年浩劫走出的中国人,正是从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收到了春天的信息,又通过恢复高考、设立特级教师制度,激活了士气、生长了希望。1985年教师节的设立,将之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教育更成为个体解放、社会转型和国家梦想的结合点,令那些刚从连环锁链下解套的小船重新凝聚成一个有向心力的舰队。

        30年来,伴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教育领域的改革,中国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纵身一跃。以高等教育为例,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到4%,2002年达到15%,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至2013年,更升到近35%。当然,教育规模的扩大,也对教师队伍催生了更内在的挑战:如何培养更好的教师队伍?如何提升更高的教育水平?如何满足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教育公平期待?这当然不是教师自身可以解决的,但如果对教师的职业地位、专业素养、道德标准等重新定义,一定可以撬动起中国教育改革的巨石。

        正因如此,提升教师地位、保障教师待遇成了一项教育基础工程。通过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章,保障教师们的合法权益,为师道尊严撑腰;通过师德教育、标准化管理、专业素养的要求,严把入口关,保证师资水平;更通过不断提高改善教师待遇,释?了尊师重教的国家导向——据2010年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教育行业平均工资兑现了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法律原则规定。

        也要看到,还有80%的教师是在农村,其中不少还是背负着历史重担前行的农村特岗教师、代课老师;一些地方,师资短缺、教师工资水平偏低、随意克扣拖欠的现象仍然存在。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尤其不能忘记,教育的公平也是教师的公平,教育的发展也是教师队伍的培养。

        就在今年教师节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对师生们深情寄语: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把教师视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就要持续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凭职业素养和师德水平赢得尊重。当教师无须像月亮那样借光闪亮,社会才能真正葆有活力之源、创新之根,我们的下一代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力,我们的国家与未来才会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