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民建云南省委国际经贸支部、云南省休闲文化养生产业协会、民建普洱市委在位于墨江的云南海王水产有限公司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座谈会紧扣“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大出口加工企业”的主题,以“解剖案例”的方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民建云南省委国际经贸支部主委、云南省休闲文化养生产业协会会长高远主持了座谈会。作为云南水产业的标杆企业——云南新海丰水产科技集团,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潘镜女士应邀介绍“海王”的发展历史。
“海王”背后的那条鱼
云南新海丰水产科技集团总部位于昆明经开区,是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云南省唯一一家水产品交易定点企业。目前,新海丰集团在云南的罗平、墨江、富宁、版纳等地均设有子公司。公司已在曲靖市罗平县建立了我省最大的优质罗非鱼网箱养殖基地;建设了加工厂,安装了现代化的进口机械设备及生产流水线。在云南省率先通过了水产行业的国际体系认证和国内无公害认证,同时养殖区被列为云南省出口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2010年,云南新海丰到墨江县内投资建水产品深加工厂,注册了云南海王水产有限公司,进行鱼片产品深加工生产;以及投资建设了云南海王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优质环保饲料的生产。 “海王”落地墨江后,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对充分发挥墨江县渔业优势资源,发展壮大渔业产业,带动旅游、加工、运输、服务等其它行业,库区移民稳定和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
云南的鱼“游到”加拿大
潘镜副总经理很是豪迈地说,目前我们公司的水产品已经销往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古人云:“渔者走渊,木者走山。”一讲到渔产业,人们潜意识便联想到沿海一带。却不想,看似与渔产业鲜有交集的普洱,2014年全市水产品产量再创新高达13.4万吨,连续三年产量全省第一,这为普洱大农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不是亲眼所见,谁都难以想象:普洱墨江所出的鱼已经远销到了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公司坚持“科技引领、生态健康、产品优质、热忱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国内和国际营销并举,充分利用高原生态养殖水资源、发挥产业链的整体性竞争优势,生产的高原生态优质健康的水产品深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亲睐。
座谈会上,省商务厅商务代表处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丽馨介绍了企业如何利用商务平台开拓国际市场,有学者还提出:通过招商引资,把目前的库区水产养殖项目植入观光项目、文产项目,用大健康产业的理念进一步规划,这样将会使“库区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也将实现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社会效益。
志存高远 做好上下“两篇文章”
民建云南省委常委、云南省贸促会副秘书长谭云做了总结发言。她说,贸促会一项很重要的职能就是协助、帮助、辅助我们省各行各业的出口加工贸易企业在新形势下做强做大。谭云认为:做好出口加工企业要做好“向上攀登”和“向下深入”两篇文章。简言之:一方面云南企业要好好用好LDC和人民币周边国际化这两项利好政策,同时在企业的品控工作方面要严格按国际标准来操作。一要用好LDC政策。我们云南的出口加工企业可借助云南跨境经济合作区乃至境外经济合作区,充分利用老挝、缅甸两个全球LDC国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的零关税优惠政策,节约成本,开拓市场。而且,还不必承担直接在东南亚投资面临的风险。二要做好人民币国际化。云南与大湄公河区域国家有着地理上的天然联系和经贸上的传统往来,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因此,应该依靠云南的地缘优势,让人民币“走出去”。谭云认为:做好“人民币周边国际化”这篇文章既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资金融通”的应有之义,也是助推出口加工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保障。当企业做好了“向上攀登”和“向下深入”两篇文章后,云南出口加工企业的发展一定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