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搭建一个金融服务平台,使更多的老百姓受益,使更多的小微企业拿得到钱。”昆明小微企业金融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微交所)董事长王清民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这位来自云南本土的企业家于2012年3月发起成立了昆明微交所。这是一家创新的民间借贷中介服务机构,为需要借贷融资的小微企业和需要放贷增益的老百姓之间搭建一个阳光、透明、规范、高效的交易结算平台。
而今,这家以“积小致巨,视微知著”为理念的民间金融机构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截止2014年5月,累计成交量已逾20亿元,完成交易2600多个项目,帮助了超过1700个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项目获得融资。
“我们的定位是普惠,惠及的是老百姓,惠及的是小微企业。”在王清民看来,这些实实在在的业绩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微交所的定位。
金融体系不完善催生普惠金融
“所谓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反过来说就是大量的市场没有得到金融服务。”对于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普惠金融,王清民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王清民看来,从完全市场化的角度来说,并不存在普不普惠的问题,但由于目前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才有了“普惠金融”的说法。
事实上,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贷款期限短、周转频率快,而银行贷款需要硬性的资产抵押,这恰恰把众多不具备抵押条件的小微企业挡在了门外。
“我们就是把小微企业的权益性资产变现,这就是金融创新的过程。”王清民一语倒出了微交所服务小微企业的模式。据了解,昆明微交所以债权融资、债权交易,股权质押、股权交易为核心的业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小微企业缺乏资产抵押的难题,缓解了众多小微企业的资金“饥渴”。截止2014年5月,累计成交量已逾20亿元,完成交易2600多个项目,帮助了超过1700个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项目获得融资。
但王清民的愿景显然不止于此。他仍在不断地创新服务产品适应市场需求。
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在南博会期间,微交所将引进深圳的几家基金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对微交所平台上的小微企业、特色产业进行资金扶植,把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扶植基金,还有民间资产管理平台建起来。
创新小额信贷模式撬动三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