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城市里的“租房族”越来越多,但租房的生活同样喜忧参半。由于出租房源供不应求,价格也节节攀升。租房难、房租高,已经成为租房族的一大心病,不少租房族也只能望房兴叹,自叹成了“新房奴”。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日前,记者在昆明作了深入采访调查。
租金半年涨了一倍以上
记者以租客身份走访了数家房地产中介,发现半年前租价在600元以内的两室一厅的房子,现在几乎都翻了一倍。
记者在棕树营采访了解到,李先生接到房东电话,去年在棕树营所租的2室1厅小区房由每月650元要涨到1150元,李先生只好放弃,另寻他处,最后听说房东以1100元的价格租出去了,涨幅近70%。
家住白马小区的刘女士是一位老租客,可是今年上班的第一天就接到了房东涨租金的通知,两室一厅的房子由原先的900元涨到了1200元。刘女士告诉记者,她一个月的薪水也就2000多元,如果按现在的形势,自己工资的50%就要付房租,生活的压力很大。
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小黄最近也为房租的事情发起愁来,前天被房东告知房租要涨200元,700元的租金已经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目前只有打算合租了。
方女士在白马小区有一套2室2厅的房子,前两年都以每月750元的价格出租给房客,春节放假前一两天正好到期,但是租客手机突然打不通了,敲门也没人应。
“也不知道租客打算续租不?”方女士走进了中介,准备做两手准备,保证年后房子不空闲。岂料中介工作人员对方女士说,“你这房子可以租到1200元一个月,还俏得很。”方女士如同吃了定心丸,安心回家等消息。结果等到了房客续租的电话,方女士顺势将价格提到了1200元,没想到面对涨了60%的价格,房客还是同意了,又签了一年的合同。方女士说,“如今这房子不怕租不出去。”
小王刚毕业不久,年前就计划着换个离单位近点的房子,放假前专门跟单位请了一天假,以单位办公楼为中心,把方圆3个公交车站距离的住宅区都跑遍了,一居室的房要850元左右,两居室的房子高达1200元,月薪仅1000多元的小王只好把目标锁定在距离单位10站路的富城商界,一个内嵌卫生间的单间房,400元一个月。“到底租不租呢?毕竟离单位还有10站路,还是等年后再说吧。”小王说,这一犹豫,又给自己涨了100块。放完7天假,小王决定租这房,打电话过去,结果房东要500元一个月。房东告诉小王:“如今周围城中村改造,城中村那些住户都得出来找房子,房子太好租了,年前可以400元一个月,年后就要500元。”房东直言,“如果觉得接受不了,就去别处看看。”小王讲了半天价,无奈房东态度坚决,小王只好忍痛租下。
很多市民称,在租房方面花费太多精力,现在只要有房子,不去看房,不问房子情况,只要觉得价钱可以接受就立即交付定金。更有甚者,一旦看到搬家车,租房者就蜂拥而至,询问是否有空房。
调查发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呈现出“租房热、租房难”情况,其中西山区表现尤为突出。
城中村改造致使“租房热”
调查发现,大部分租房者都希望在曾住地城中村附近继续寻找房源租住,这样便于就近工作或子女就学。部分租房者甚至主动要求将租金付款期限由一年改为三年,借此希望在获得回迁房之前有个稳定居所。但越来越多的城中村居民被迫搬迁加入租房大军,而市区可供租赁的房屋却越来越少,许多城中村周边出现租房难,甚至出现“抢房”的局面。
随着城中村的改造,昆明出现罕见“租房热”现象。据相关机构表示,这种状况将持续5至6年。
记者还了解到,尤其是城中村附近的房源极为紧缺,很多稍好一点的房子刚登出来立马就可以租出去,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两家人为了争夺房子而大打出手的情况。现在,市场上剩余出租房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屋内配置并不齐全。尽管如此,近两个月时间前往各中介询问租房的人仍旧络绎不绝,致使租价一涨再涨。
当问起租房市场火爆的原因时,所有中介机构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同一个答案:城中村拆迁改造,原有住房者只能另觅住所。
“以往租房客户都喜欢家具齐全的房屋,现在也不挑了,只要有房子,即便是空房也要求立即入住。”一位业务经理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合租、快租需求越来越强,不少人重归“合租时代”。
期待小户型出租房和公寓房
省政协委员姚越苏认为,应发展经济型租赁房来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他说,在现有住房体系中,经济适用房主要面对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房仅限于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而许多常住非本地户籍人口,如农民工以及部分刚参加工作的职工,并没有被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
姚越苏委员建议,发展经济型租赁房,应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实行成本租金,限制户型面积。他认为,这样可以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范围,也可以减轻政府一次性住房建设投资压力。同时,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采用合作建房的方式解决居住问题。
他说,租房房源在总供给不足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完善职工合作建房的内容,明确合作建房的产权,限制一人多房的状况。村民安置用房除家庭自住以外部分和村集体经济用房,原则上要优先规划建设小户型、简装修的出租房。
此外,配套开发商品房中,也要规划一定比例的小户型住宅和公寓房,用于满足高校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需求。
省政协委员潘晓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