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民建概况

    • |
    • 领导介绍

    • |
    • 民建要闻

      • 会内要闻
      • 图片新闻
      • 民建视窗
      • 专题报告
      • 媒体聚焦
      • 两会专栏
      • 中国梦我的梦
      • 学习二十大
    • |
    • 参政议政

    • |
    • 社会服务

    • |
    • 组织建设

    • |
    • 预决算公开

    • |
    • 学习园地

      • 学习动态
      • 理论研究
      • 领导讲话
      • 政策法规
      • 文章选登
      • 学习交流
      • 学习十九大
    • |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 会员服务社会故事百篇
    • |
    • 会史钩沉

    • |
    • 州市组织

      • 州市组织简介
      • 州市工作动态
      • 民建昆明市委
      • 民建红河州委
      • 民建玉溪市委
      • 民建曲靖市委
      • 民建保山市委
      • 民建昭通市委
      • 民建大理州委
      • 民建楚雄州委
      • 民建普洱市委
      • 民建文山州委
      • 民建德宏州支部
      • 民建丽江市支部
    • |
    • 专委会动态

    • |
    • 下载专区

    • |
    • 文化广场

      • 诗歌散文
      • 摄影
      • 绘画
      • 书法
    • |
    • 社情民意

    • |

    栏目导航

    • 会内要闻
    • 图片新闻
    • 民建视窗
    • 专题报告
    • 媒体聚焦
    • 两会专栏
    • 中国梦我的梦
    • 学习二十大
    领导介绍 在线新闻投稿 预决算公开 入会须知
    通知公告更多+
    • 08-28中国民主建国会云南省委员…
    • 12-19民建云南省委会史陈列馆及…
    • 09-25【询价公告】民建云南省委…
    • 12-30关于设立民建云南省委青年…
    • 08-27民建云南省委2019年度…
    • 06-14民建云南省委关于开展庆祝…
    • 05-07关于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建要闻>>媒体聚焦

      辜胜阻在人民日报撰文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18/2/5 13:18:56     点击数: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2018年1月2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第20版发表了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辜胜阻的文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精准发力》,全文如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二个百年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石是现代化经济体系,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摆在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解决经济系统供给和需求结构性错位、优化调整资源配置方式、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强本固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把握好“供给侧”“结构性”和“改革”三大关键词,明确“创新驱动供给侧”“优化供给结构”以及“改革引领制度供给”三大任务。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着力点精准发力。

        坚持创新驱动供给侧,推动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提质增效,创新是提升质量和效率的根本动力。必须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创造根植于中国创新,中国质量依赖于中国创新,制造强国也来源于中国创新。创新是实现以上三大转变的核心和关键,只有实现三大转变,才能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以“破”“立”“降”为重点,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促进供需动态平衡。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要素市场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立”“降”是“三去一降一补”的深化和延伸,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阶段,维度更广、层次更深、空间更大、针对性更强。“破”,是指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立”,是指要大力培育新动能,强调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降”,是指要大力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激发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权益、财产权和经营权,让“有恒产者有恒心”。企业家是供给侧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为此,要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激发企业家努力经营的基本保障。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家有“安全感”和“方向感”。

        培养造就一大批具?国际水平的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构建激励机制,营造“实业能致富,创新致大富”的环境,鼓励科技人员在创业创新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必须健全创新激励机制,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要把人才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人才培养与引进“两条腿”走路,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通过自主创业、联合创业、技术转移和交易等方式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建起“双创”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桥梁”。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政府官员的担当精神和敬业精神。政府官员是推进改革、强化制度供给的重要主体。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要把握好“亲”“清”二字,既要避免“勾肩搭背”“权钱交易”的“不清”问题,也要重视“谈商色变”“躲商”“冷商”的“不亲”倾向。要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激发官员的改革热情,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建立健全容错机制,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为改革担当者撑腰鼓劲,让官员“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大胆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