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2/15 0:00:00 点击数: 来源:民建宣 作者:张居正
为新医改方案规划近期可操作框架出炉的2009-2011年配套方案,就公众最关心的就医报销问题指明目标: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首步是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老人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
方案还提到,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这一消息传出,受到了各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好评。然而让公众较为关注的是:异地医保是否能打破地方保护,真正实现就医“一卡通”呢?
一直以来,出差、旅游、迁居或者驻外工作,要自费看病,参保人买了医疗保险却无法“刷卡”报销,这一问题成了很多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所面临的一个难题。2006年9月6日,本报3版以《一位退休女教师的悲惨故事》为题的报道中,就有65岁退休女教师张承凤因异地“医保卡”延误治疗而导致死亡的事实,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仅如此,这一问题也成为政协委员们多年来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省政协九届四次、五次会议上,姚越苏、周宁等多位省政协委员相继联名提交过《关于尽快协调解决异地医保关系》和《关于实现医保“一卡通” 的建议》的提案,呼吁实现异地医保。
目前,我国有1亿多农民工离乡背井在城市打工,且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如退休后投奔子女、派驻到其他城市工作、进城务工等,越来越多的人在就医中遇到医保报销手续繁琐、在不同城市来回奔波的难题。以昆明为例,在昆明一些大医院,如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这样的医院住院病人半数以上都是外地人;同时,昆明近几年开发的100多个小区中,已经有40%的住户为外地医保户,其中有部分为退休后随子女生活在我省的异地养老人群。但他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医保问题还未得到妥善解决。
笔者了解到,“一卡通”之难,造成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之间医疗保险政策存在较大区别,不同地区医疗保险部门也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患者外出就医的政策,怕患者享受的医保费用被其他省市医院获得,但却忽略了患者疾病本身的需要。就我省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我省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至于部分城市的医保部门,对医院每年手术病人的数量都有限制,如果超过这个数量,医保将不再承担,而医院如果将病人转到外市医院,该病人同样算作该院的名额,这就导致有的医院也不愿意把病人转出去,毕竟,现在的医院都要自谋出路,转一个病人就少赚一部分钱,对医院是损失。
事实上,在新医改方案规划公布之前,就有不少专家提出,异地医保问题不解决将制约市场经济下的人才流动和福利社会框架下的异地医疗,希望出台医疗保障转移、衔接、异地看病的切实可行方案,建立跨地区、跨省份的基本医疗转移结算办法,形成全国统一的医疗信息网。希望各个地区能够在新医改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打破区域局限和地方保护,真正实现医保“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