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东川区政协全会上,民建昆明市委东川区基层委员会提交了一件题为《关于发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提案,建议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切实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
“我区的乡村旅游大多还局限于低层次的‘农家乐’,以吃农家饭为主,对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让游客有‘农味淡了’的感觉。而实际上,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一定要注重‘农家乐’的特色开发,突出‘农味’,反映当地多彩的乡土文化、纯朴的民俗风情和恬淡的农家生活。”该委在前期的调研中发现,东川区的旅游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水平低,品牌意识差、重开发轻保护,也是不争的现实。因此,要发展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政府必须起引导和推动作用。
如果说其它旅游方式是物质生活的富裕延伸出来的产物,“乡村旅游”则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利用各地风景区的独特自然条件、农村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满足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人群,体验回归农村的生活方式,寻找返璞归真的感受。它较好地利用了原有农村各种资源,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使大部分农民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个融旅游经济、餐饮经济和特色农业经济为一体的新兴产业。
然而,对东川这样一个经济发展不算很好的区来说,“乡村旅游”该如何进行?在提案的建议及答复中,有一个观点基乎是一致的:利用资源抓“农味”。
“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证明, 以本土文化为核心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是最具生命力的,难以移植,难以拷贝,难以被替代。因此,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开发的独特卖点、独特体验性卖点和独特符号性卖点。文化内涵不够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交通、景区景点、田园风光、宗教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发出‘农家乐’系列产品、‘农家乐’系列套餐,突出乡村民俗文化等。使‘农家乐’走出各自的特色之路,打上各自的特色品牌。”在该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对该件提案的答复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目前,该区已完成《东川泥石流越野运动景区创建方案》,该方案根据东川旅游资源分散的特点,打破区域、行业的界限,把不同区域、行业的自然、人文景观打包组合,把相关的产业捆绑、抱团,统一规划,以泥石流越野运动基地为核心产品,带动包括农业旅游在内的其他旅游产品开发,创建东川泥石流A级越野运动旅游景区,通过做大A级旅游景区大蛋糕,让东川人民分享到旅游业发展的成果。
“东川乡村旅游起步晚、基础差,但最近几年有了一些突破。太阳谷民俗旅游、乌龙采摘旅游等都发展得很好,但总的问题是起点低、规模小、较分散。我们认为,提案中提出的实施意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是发展东川乡村旅游的有效途径。”答复称,从2014年到2016年完成8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村?目建设工作。同时,将请求区政府成立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全区乡村旅游工作,推动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