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享的内容是诗词里的党史,读《毛泽东诗词鉴赏》有感,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很多经典诗词被国人铭记。这靠的不仅仅是诗词本身的文采与气势,而是因为中国革命历程中每一个重要事件、每一步进程,都嵌留在这些诗词之中。
在众多经典佳句中,有一句话被很多人作为励志箴言,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词出自书中《忆秦娥·娄山关》一篇。那主席是什么时候,为何事写的这首词呢?
这首诗是主席1935年初创作的。这一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历史事件节点。这一年年初红军拉开了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召开了意义非凡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敌我形式相当严峻,中央军委决定撤出遵义。当中央红军在撤离到贵州习水县青杠坡时,遭遇了川军郭勋祺部的重兵围堵(土城战役),在紧急情况下红军一渡赤水进入云南的扎西(1935年1月29日,红军著名四渡赤水战役的开始)。面对滇军和川军南北两方向夹击,毛泽东同志力排众议,率军二渡赤水(1935年2月18日),回师贵州,在途中经激战近两天,攻下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揭开了遵义大捷的序幕,这是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胜利。 面对久违的胜利,红军战士们备受鼓舞,毛泽东同志也难掩激动心情,登上娄山关之巅,留下来这首著名的诗词。
1991年,画家李劲堃根据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的意境,创作了中国画作品《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这幅画是根据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的意境创作的作品。画面中,层峦叠嶂的山峰之间有一群正在与敌肉搏的战士。画家没有将战士们的面部进行仔细展示,而只让人看到人物张大的、呼喊的嘴,似乎耳边就可以听到响彻山谷的震天杀喊声。画面中出了如汹涌波涛般的山脉外,最让人触目的是画中的定格在中央的鲜红,寓意了战士们的鲜血和招展的红旗,不仅是牺牲的悲壮,也是胜利的豪情。
从这首诗词、这幅画中,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人三大特点:
一是信仰坚定、百折不挠。二是敢于斗争,英勇无畏。三是把握规律,能打硬战。
一、信仰坚定、百折不挠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理想信念,并从党中央,一直灌注到全党、全军的每一级组织、每一个党员,每一个连队、每一个士兵。娄山关人称黔北第一险要,易守难攻。词中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等句子,反应了红军英勇鏖战2天的惨烈情景。是什么让先辈们在困境中舍身赴死?金一南少将在《苦难辉煌》一书中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敢于斗争,英勇无畏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制胜法宝。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娄山关战役中红军斗争精神的集中再现,即使是如铁的困难,红军也要直面与斗争。正是因为共产党人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红军战胜了黔北第一险关的恶劣战争环境,打赢了黔军精锐的堵截,突破了蒋介石四十万大军的追击,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的妄想。
三、把握规律,善于用兵
在武器装备滞后,兵力不足,地势恶劣的情况下,红军是凭借什么拿下了娄山关的?
《孙子兵法》中讲战争成功有五要素,分别是“道、天、地、将、法” 。
道即民意。红军组织发动群众,严明纪律,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娄山关激战就是通过当地猎人带路,才顺利攻上制高点金山。
天即天气。正好是冬季,避开不利的雨季。
地即地形,这个没有优势。但攻占娄山关为遵义大捷奠定基础。
将即将领。承担主要任务的彭雪枫、韦杰都是志勇双全、能打硬战的优秀指挥员。
法即战术。红军一渡赤水在扎西地区集结后,原路折返二渡赤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重占遵义并一口吃掉两个师八个团,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说的是对历史有研究有总结的人和集体,一定能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吸取教训,为当下发展做出更积极更有效的指导。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周围,砥砺前行,奋力开拓,中国定将长缨在手缚住苍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