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组成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闻名于世,而兰坪是进入这景色壮观、矿产资源丰富的大门,被誉为三江之门。 1965年,位于巍巍横断山脉最南缘的兰坪县,陆陆续续的来了一支300多人的地质队伍,这就是后来闻名中国地质界的云南省地质局第十一地质队。我便是这支队伍的一员。
浩浩荡荡的地勘队伍,除了自建几亩地的党政机关办公平房外,其余勘测、山地、钻探人员就先后散居在当地白族老乡家里。几百人的勘探队员,在这滇西北的深山峡谷里,吃菜要到几百公里的远的下关采购,遇冬天大雪封山,雨季山洪冲垮公路,生活给养就成了大难题,只能给职工发罐头当菜吃了!金顶铅锌矿区距金顶镇3.5公里,勘查初期,我们每天要涉水渡过澜沧江支流沘江到矿区。沘江水平时只有膝盖这么深。但冬天来了,我们要在天还不太亮的蒙眬中,脱下登山鞋,卷起裤腿,几个人手挽着手,踏入沘江中,那冰冷刺骨的雪邦山雪水,像刀割一样,钻心地疼啊!过江后,还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爬500多米陡坡,才到达工作区开展工作。下午5点以后,才下山返回驻地。上山时地质包里装着饭盒、水壶、罗盘、皮尺、图纸、地质锤等用品,下山时地质包又装满了矿石标本及样品。每个星期上山时,每人还要扛上一根重约10到20公斤重的水管、钻管、套管到钻机场!每天的体力消耗是十分强烈的!后来好了,我们从沘江东岸,搬迁到海拔2500米凤凰山矿区安营扎寨,在简陋的油毛毡工棚里一住就是十多年!
十多年里,我们最大的发现是在跑馬坪矿段钻孔深度200多米处,发现了隐伏着的厚大的铅锌矿体,使矿区分布范围从三平方公里扩大到了10平方公里!十多年,我们设计施工钻探10万余米,槽探16万立方米,取样化验分析矿石样水样多达5万件,绘制地质图纸上万张。经过地矿工作者艰苦的地勘调查,终于在1983年,经过657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斗。云地第十一地质队向国家提交了《云南省兰坪县金顶铅锌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铅锌储量1426万吨,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铅锌矿。该矿开采冶炼后,在鼎盛时期对兰坪县的财政贡献率曾达到84%。2019年兰坪生产总值近83亿元,为怒江州4个县市之首。怒江州的财政收中,兰坪铅锌矿占了半壁江山。从1965年到1983年,历时18年的野外地质勘探,探明一个价值数千亿元的世界级的多金属矿床,数百人的队伍,没有人落伍,没有人退缩,而是攻艰克难,在崇山峻岭中奉献青春,甚至奉献生命,这其中时代又折射出什么秘密?这就是云南省地质局第十一地质队有一个坚强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起着核心的战斗作用!
矿区沘江东岸不远的公路边上,有一片被铲平的山坡,上面用沘江中的鹅卵石,拼写着15个用白色油漆复面的巨型大字“以地质为业 以艰苦为荣 以边疆为家”的大字,这是云地第十一地质队的灵魂和旗帜,激励着地质找矿人顽强的斗志和战胜困难的决心。方圆几百米外都可以看到!这激励人心的人生座右铭,陪伴我们十多年的日日夜夜,这就是云地第十一地质队党总支向全队职工发出的为祖国地勘事业而奋斗的号令!我的人生观在横断山形成,我的青春在这魂牵梦绕的兰坪金顶铅锌矿地质人生中度过。我们队的党总支书记李钊、天津人,大队长洪保生、东北人,与300多地勘队员同甘苦、共奋斗。分队长张锦鹏曾是赴朝参战的志愿军连长,他亲自指挥教唱“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飘,开天劈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分队长罗家傲在井冈山学习回来给我们讲“红军前辈吃红米饭、喝南瓜汤”坚持革命斗争的故事。我护送地质工程师何世章从兰坪矿区到昆明看病,医生诊断为淋巴癌,建议到上海治疗。在他快离世前,他说,死也要回到魂牵梦绕的兰坪!要知道,他是上海人呢!正是在这样清风气正的队风熏陶下,我们才拿下兰坪金顶世界级大矿,云地第十一地质队被评为全国的“功勋地质队”,大队总工程师孙廉授予地质部“找矿二等功”。云地第十一地质队以全国地质铁军闻闻名于世,他们以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以社会责任和担当为己任,令人敬佩!
从我到队上报到的1962年算起,快六十年了,一支300多人的野外地质队,如今,已有200多人离我们而去,只剩耄耋之年的老队友数十人。云地第十一地质队人员减少了,但没有消失在地质界。由原十一队改编成现在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传承着老十一队功勋地质队优良的找矿基因,驻扎在苍山洱海为畔的大理下关,继续着不朽的地质事业,再铸地质找矿的丰碑! 有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会义无反顾地向祖国服务!横断山中找矿的勇士们,就是在横断山上飘扬的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指引下,才披荆斩棘,风餐露宿,每天行走20公里,为祖国的需要找矿!
向离世的队友们致哀、致敬!让我们记住已逝去的地质队友:吕振桐、何世章、王克武、王强、王大师、魏永乐、张锦鹏、钱玉龙、李富先、和耕春、包育秀、严宜畗……他们都是与我朝夕相处的好队友!还有从我队走出去,后任地质部副部长、总工程师、国际地质学联合会主席的张宏仁。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好有意境的伟人诗词,永远伴随着地质健儿们翻山越岭,一代又一代地完成祖国战略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
仅以此文告慰献身于祖国地质找矿的尖兵勇士!
作者介绍:李定一,男,78岁,联系电话:13678746243。云南省科学技术院高级工程师,2003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