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民建概况

    • |
    • 领导介绍

    • |
    • 民建要闻

      • 会内要闻
      • 图片新闻
      • 民建视窗
      • 专题报告
      • 媒体聚焦
      • 两会专栏
      • 中国梦我的梦
      • 学习二十大
    • |
    • 参政议政

    • |
    • 社会服务

    • |
    • 组织建设

    • |
    • 预决算公开

    • |
    • 学习园地

      • 学习动态
      • 理论研究
      • 领导讲话
      • 政策法规
      • 文章选登
      • 学习交流
      • 学习十九大
    • |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 会员服务社会故事百篇
    • |
    • 会史钩沉

    • |
    • 州市组织

      • 州市组织简介
      • 州市工作动态
      • 民建昆明市委
      • 民建红河州委
      • 民建玉溪市委
      • 民建曲靖市委
      • 民建保山市委
      • 民建昭通市委
      • 民建大理州委
      • 民建楚雄州委
      • 民建普洱市委
      • 民建文山州委
      • 民建德宏州支部
      • 民建丽江市支部
    • |
    • 专委会动态

    • |
    • 下载专区

    • |
    • 文化广场

      • 诗歌散文
      • 摄影
      • 绘画
      • 书法
    • |
    • 社情民意

    • |

    栏目导航

    • 学习动态
    • 理论研究
    • 领导讲话
    • 政策法规
    • 文章选登
    • 学习交流
    • 学习十九大
    领导介绍 在线新闻投稿 预决算公开 入会须知
    通知公告更多+
    • 08-28中国民主建国会云南省委员…
    • 12-19民建云南省委会史陈列馆及…
    • 09-25【询价公告】民建云南省委…
    • 12-30关于设立民建云南省委青年…
    • 08-27民建云南省委2019年度…
    • 06-14民建云南省委关于开展庆祝…
    • 05-07关于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习园地>>理论研究

      关于创建民建“五型”支部的设想与思考

    时间:2016/2/4 15:08:36     点击数:     来源:宣传部      作者:刘应雄

          加强和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是民建作为参政党的一项长期性的研究课题和工作任务。也是提高民建会员整体素质,增强民建组织活力、凝聚力,更好发挥各级民建基层组织在当地政治生活中参政党作用的重要保证,同时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多年民建基层工作实践经验,提出构建民建 “五型”基层支部的创新性设想,以期为民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作出理论性的探索。

          一、民建基层组织发展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会员自身“四种意识”不足。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主体,目前民建基层会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政党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不强的问题更为突出。一些会员特别是民建基层组织会员认为,参政党仅仅是我国的一种政治需要,只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跟着共产党走,政治立场没有问题就行了,民建工作可干可不干。有的会员受到西方所谓的民主政治的影响,其意识形态、利益诉求呈现不符合国情的多样化发展,对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合理性和优越性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有些民建会员对学习民建知识、优良传统,统战政策的主动性不够,自觉性不强,对其了解甚少,进而对民建工作只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自律性差,这些思维观念和意识无疑庸俗化了参政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

         (二)组织建设“四性”不强。一是计划性不强。有些基层组织对工作目标不清、心中无数、主题不明、职责不清、随意马虎,对基层组织的工作未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有总结地良性开展,工作效果甚微。二是主动性不强。由于参政党横向交流不足,纵向交流不多,加上工作目标比较宏观、任务不够具体、考核不够刚性,导致部分民建会员对学习民建知识、统战政策、参加民建工作及活动的主动性不强。三是规范性不强。由于基层组织管理的随意性大,制度性差,民建会员履职水平的高与低,质量好与坏的评价无从谈起,缺乏完善的工作措施和工作评价体系,造成民建工作准备不足,活力不足、规范性不强。四是创新性不强。保守有余,创新不足,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缺乏创造性,工作无特色。这也是造成民建活动会员参会率不高问题的主要原因,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

         (三)整体履职水平亟待提高。由于民建会员工作关系相对松散,会员肩负着繁重的本职和民建双重工作。民建内部工作质量因而难以得到保证。基层组织政治性活动少,联谊性活动多,学习时事政治和讨论国家的大政方针较为肤浅。且很多地方基层组织活动无固定场所,流动性大、随意性强,民建会员归属感不强,组织凝聚力尚需加强。有些会员履职水平不高,政治热情低落,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式的参政议政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不很好地统筹与解决,民建基层组织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也就难以保证基层支部整体履职水平的提高。

         (四)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不健全。民建基层组织建设普遍存在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不系统、不明确的问题,大多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体系,更没有定性和定量的绩效管理和工作评价制度或考核办法。由于缺乏刚性的衡量标准和完善工作考核体系,因而普遍存在工作效果不佳、组织管理松散、会员规范意识差,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构建“五型” 民建基层组织设想

          基层组织建设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即包括外部环境,也包括内部环境,既要有体制环境,又要有舆论环境。就外部环境而言,要有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支持和舆论支持。从内部来讲,要有各级民建领导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胆略,要有全体民建会员的积极参与,要有基层组织的活力与凝聚力。据此,笔者提出构建具有“五型”特征的民建基层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新形势下建立学习型基层组织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只有自觉地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民建历来有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与会员接触最直接、最密切的基层组织要做到参政参到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我认为其组织好学习是关键,唯有建立学习型组织才更有利于组织和引导会员共同学习,及时反映会员的思想、利益诉求,对学习活动中会员反映的问题加强正面引导,求同存异,增强组织凝聚力。据此,民建基层组织首先应该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通过营造整体的学习气氛启发个体的创造思维能力,强调学用结合、知行统一,把每个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民建会员交流学习心得,获取知识信息的阵地和发挥集体智慧的舞台。通过举办“在职会员学习日”,搭建继续教育模式等平台,引导民建会员用科学知识和哲学观点去认识思考、判断事物。

         (二)专业型组织。按照专业化、知识化标准发展基层组织,保证民建参政议政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质量。建设专业型基层组织,要拿出专业性、针对性强的参政议政及调研成果,一是要加强对民建基层组织会员有关政策、有关知识的培训,把握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要求。二是组织基层组织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深入了解省情、州情、县情,三是把民建内从事不同行业工作的专业性人才分到各个支部中,从不同角度来推动完成总体任务,发挥以知识分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