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定信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强调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自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我国新世纪,特别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引领和广泛深远的文化实践,尤其是作为参政党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和谢延信、方永刚、袁隆平、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群体等一个个可亲、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时代榜样为表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了无容置疑的巨大成效。
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仍存在种种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突出表现为,较之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我们的文化道德建设仍然是比较薄弱、相对滞后的,其中也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成效远低于预期和理想。极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对于文化建设,特别是构建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的认识,仍然浮于表面,不全面、不深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估价不充分。实际工作中,仍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独立的内容主体和目标主体被忽略,行动上,变成抓经济硬抓文化软。
产生这种问题,外在因素是客观的、主要的。首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其次是认识发展深化的规律制约。我国是在经历多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运动折腾,特别是十年内乱之后,国民经济接近崩溃边沿的历史背景下开始当时称为“新长征”的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完全正确也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当然两个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作为目标任务、两手都要抓都要硬的要求也从来不曾被遗忘或忽略,但由于经济建设的任务过于繁重与紧迫,经济建设强国富民的成效易于速成和凸显等,在以解决温饱为要务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既是客观真实,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这种发展的不均衡至今尚未得到解决。在目前的形势下,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以解决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不平衡问题。邓小平反思89年六四风波指出:10年来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1989年会见乌干达总统语)。结合所在的语境和他一贯的思想,主要是指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以及其相关文化建设。可喜的是,党中央对现代化建设内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了不断扩展与丰富,由最初的两个文明建设,发展到今天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六个建设;在目标上,由?初的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也发展为“人民幸福”;文化建设的内容也不断发展和清晰,并最终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设也在不断走向实化和强化。
实践证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摆在首位的仍然是:进一步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实现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振兴伟大使命中应有价值充分、合理的回归。无论对于个人、民族、国家,核心价体系的构建和践行,绝不仅仅是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手段,而是一种作为目标本身的终极追求。财富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而并非强盛幸福本身,否则就是本木倒置、本质异化。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民族、国家,对于财富的理解绝不能局限于物质,我们必须从人本质、人的全面发展、国家民族持久不衰的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与视角,重新审视核心价值的价值。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紧迫感与责任感。
二、夯实基础,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有层次性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四个方面处于明显不同地位层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多地是从先进性角度来讲的,属最高层次,即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层次;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荣辱观更多地是从广泛性来说,属社会层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种层次性体现在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作为参政党的基层组织和成员,作为人民群众最广泛的实践,应该是作为国家行动的基础工程,也应该重点着眼于基础层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与辱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即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基本标准,其核心是羞耻感,即通俗所说的“脸面”。从伦理心理学角度看,个人的自我道德意识的一种表现,表示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和道德品质的谴责时的内心体验。沙莆慈伯利认为:良心是羞耻感的的主要作用机制,常表体现为焦虑、羞愧和内疚等情绪。其中道德焦虑是一种复合情绪,主要构成“因子” 是痛苦和畏惧。但它仅以避免外在处罚为目的,属于低级形式的羞耻感,又是羞耻感发生的基础。羞耻感的真正作用则是内疚,只有内疚才是高度的主体意识的产物,它激活潜在的思维和力量,专注于对过失的懊悔和追悔的行为,促进个体的心理成熟。如果个体内疚匮乏,那他将对道德不屑一顾;同时,羞耻感又以自尊为前提,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不会知耻的,更不会自责,没有自尊的防卫,就不可能有自责的意识和行为的发生。因此,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卡莱尔说:“羞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