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的产生,到如今已走过60个春秋。经过旧中国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没有照搬照抄任何国家的政党制度,而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亲身的经历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这个基本政治制度,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以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与八个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的给多党合作这棵常青树培土、施肥,使这棵常青树植根于中华大地的活土之中,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上。如今,协商民主产生并发展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中的常青树正枝繁叶茂。向世人展示了她的青春活力。
我国近现代的历史证明了它的活力,当我国政党关系和谐的时候,国家的发展就比较顺利,社会就比较稳定,促进了经济建设的进步。反之,就会导致社会动乱,现代化建设进程受到严重阻挠。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为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在“反右”和“文革”运动发生时,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面临了极大的考验,政党关系一度紧张;于此同时,社会也处于紧张不安甚至动乱的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多党合作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党关系越来越和谐,这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建国60年来的实践证明了它的活力,我国政党制度对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所显现出来的巨大优势,政党制度功不可没。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领导与合作、执政与参政和互相监督,构成了我国多党合作中基本的政党关系。这种以合作为基本特征的政党关系,民主党派在多年实践中确立的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准则,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保证了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证明了它的活力,30年来,我国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优势,广泛地成功调动了统一战线及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逐步形成;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体系全面建立。城乡社会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正在朝着均等化方向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建立。从1978年2007年, 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十跃居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一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足迹证明,它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棵民主的常青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生命力:一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这一制度,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体现广泛民主;既保持一致性,又体现多样性;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它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有利于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二是有利于党和国家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泛参加国家和社会管理,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基本职能。中共中央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协商内容不断充实、程序逐步规范。三是可组织有序的政治参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发挥作用,扩大了社会各方面成员的有序政治参与,畅通了利益表达渠道。四是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从而提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参政党的参政能力。通过互相监督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能够使执政党随时听到不同的意见和批评,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