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民建省委,我参加了民建云南省委中山大学培训班学习,收获很大、感触也颇多。
首先,本次培训班是一个紧扣中共十九大精神和民建企业家特点,有机融入国际经济形势、企业管理和发展转型、及其管理人员的情商塑造和领导艺术提升等内容的全方位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又有多彩的丰富性。其次,授课的专家学者均有着前沿的思维、厚实的专业功底和很好的教学水平,他们言辞幽默讲课生动,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员都收获颇大。民建省委会培训计划高瞻时效,工作缜密扎实。
我重点谈谈自己在“国学”方面的收获和反思。
近年,我多次应邀进行过“经典诵读”方面的讲座。“经典诵读”必然要涉及到“国学”内容。但每每,在我心底里、下意识中只有“正能量”的“国学”。对非正能量的“国学”往往是不屑一顾,带有鄙视和排斥。培训班上,马明达先生在《哲学与人文素养提升》中谈及了“国学”的多个问题。关于国学“金字塔”结构“底层”的“国故学”的阐述,使我忽地认识到自己其前的“偏激”。这正胡适先生当年曾经指出的“国故学包括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历史是多方面的,单记朝代兴旺,故不是历史,但有一宗一派,也不成历史。过去种种,上自思想学术之大,下至一个字、一支山歌之细,都是历史,都属于国学研究的范围。”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所应有的客观态度。因为,无论正能量“国学”和非正能量“国学”,或者说“国学”的“精华”或“糟粕”,它都是历史上的客观存在。要更好地发扬光大中华优秀文化,是需对“精华”和“糟粕”都要有所了解和研究的,才能更好地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才能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
我们50后一代人,经历“文化大革命”,批判“孔孟之道”,后虽经“拨乱反正”,但意识里或许仍存有盲区、盲点。譬如,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文革未完全予以否定,只是挑刺式的批判孔老夫子太虚伪。后来也并未太在意它的价值之所在。马先生从它具有的“世界教育公共价值”予以阐述时,忽地从心里感到了该思想和实践在世界教育史上的“首创价值和伟大意义”。真正从心里感受到:“儒学”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国学顶端”;它实在不愧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财富,不愧为中华文明之本。
文化大革命,曾将“学而优则仕”批判得体无完肤。对儒家的以仁人之心入世的思想认知颇不苟同,即便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并佐证“学而优则仕”。但当我们认真的去审视历史,那个盛世不是主政者以仁爱之心主天下,实施“仁政”的结果?“仁政”的进一步追求,就是“天下归仁”的“大同”世界。这也正是当年西方学者,从咱们老祖宗这里学习过去的“启蒙”源本。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就离不开中华“国学”元素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中华“文化自信”的诠释,是新时代中华“国学”的新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