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下午,我作为民建云南省委社会发展委员参加省委理论研究委员会举行的以“如何推进云南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为主题的2015年第三次“同心筑梦、议政云南”活动。会上,与会代表纷纷从自己的经历与经验出发,对如何推进云南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发表了个人的看法,我认为:
第一,为什么要走“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路子。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2015年未,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数应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的标准。这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高限,离发达国家50-70张的标准仍有不少的差距。虽是一个低标准,但我们仍有48%的空置率,大量的机构养老床位数确实是空置在农村。从城市的空置情况来看,空置的主要是没有实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实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一般是一床难求,因为它真正满足了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我国近半数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有病上医院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
第二,怎么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我国的养老事业与医疗事业的发展是独立进行的,发展至今都存在总量不足和配置失衡的问题,因此由养老机构来独立发展相关的医疗服务,或由医疗机构来独立发展相关的养老服务,都是不现实的。由于长期以来的独立发展,两者在政策法规方面存在不少的冲突,这就需要两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同,因此资源整合、政策协同,甚至是政策突破,必定是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不可或缺的三种重要方式。
第三,“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构建必须考虑多层次问题。老年人群的收入有高有高,但大部分是低收入人群,因此“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建立必须考虑多层次问题。“高大上”的可交由市场负责,但政府帮扶和托底的职责不可推卸。
总之,中国的养老问题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目前仍处于叫好不叫座的阶段,希望能通过更多的研究和探讨来共同推进这一问题的较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