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建保山市委与保山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投资促进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多个单位就《关于减少重复医学检查检验减轻群众负担的建议》《关于有效治理“回流药”守护医保基金安全的建议》《关于加快火车站周边配套商业设施建设步伐培育优质商圈的建议》《以“温泉+康养+旅居”模式助力保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等17个提案开展了多场次提案面商工作,有效推动了相关问题解决和建议转化落地。
如《关于加快火车站周边配套商业设施建设步伐培育优质商圈的建议》指出,保山开通火车以后,增强了保山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和物资集散能力,推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向保山聚集,提升了保山在滇西片区发展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是通过2年多的运营,仍不同程度存在着建设进度缓慢、规划不够完善、业态不够丰富、品牌吸引力不强、道路交通混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提案呼吁和见面协商,解决了出站口拥堵、引导标识不全、火车站周边临时停车位不足、业态商圈不够丰富、宣传推介的保山辨识度不够鲜明等问题,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再如《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提出,近年来保山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仍然存在服务市场主体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清还民营企业账款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提案呼吁和见面协商,各级各部门积极推动解决“准入不准营”“融资难融资贵”“多头执法、任性执法”“政策落地难”“要素保障不足”“区域壁垒信息孤岛”等方面问题,实现了“店小二”意识转换,落实了“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全生命周期服务要求。
“提案面商”打破了“隔空对话”的局限性,改变了“你提你的、我办我的”的“两张皮”现象,实现了从“文来文往”到“人来人往”的转变和从“办结答复”到“实效落地”的跃升,为切实推动有关问题解决、有效助力保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