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从2010年1月1日开始,中国和东盟国家90%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 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与东盟将实质性地彼此开放市场。 中国与东盟双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将成为重头戏,农产品贸易、农业产业合作正在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互惠互利的重要合作领域。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农业是最早获益的领域。早在2001年中国—东盟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上,农业就被确定为中国与东盟各国面向21世纪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2004年,中国与东盟正式启动“早期收获”计划,到2006年1月,自贸区“早期收获”协议下的农产品全部实现了零关税。据农业部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东盟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6.0%;从东盟进口农产品92.4亿美元,增长30.2%,主要来自泰国、越南等国。2008年,中国农业部启动了“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中长期规划”,推动了与东盟农业合作深入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使云南从传统的内陆边疆末梢转变为中国西南腹地对外开放的前沿,同时也使云南从贸易的末端变成了贸易的重要枢纽。东盟国家是云南省主要贸易伙伴,云南超过40%的贸易与东盟国家进行。2009年1-11月,在全省外贸普降的状态下,我省对东盟贸易实现9%增长。云南向东盟出口商品主要包括以磷化工产品和化肥为主的化工产品、有色金属、机电产品和纺织品等;云南自东盟进口商品主要包括金属矿砂、有色金属半成品、橡胶、农产品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持续推进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呈两位数下降,但是特色农产品的出口却同比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出口突破9亿美元,增长突破20%,成为云南对外贸易的新亮点,云南优质农产品在沿海省区市场也不断走俏。2006年以来,云南与东盟的大部分农产品已实行了零关税,不少东盟国家农产品也从云南转道进入全国市场。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冷静地思考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对云南农业方面带来的挑战。有数据显示,近10几年来,中国对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低于进口,从1996年至今,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逆差。2008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46.5亿美元,与东盟10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全球贸易逆差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的原因,云南农产品在相当程度上与东盟国家农产品存在一定的趋同性,且在加工、劳动力成本方面也缺乏竞争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云南对东盟国家的传统贸易优势有可能受到挑战,农产品实现零关税后,东盟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传统农业方面占有优势,必将进一步扩大对我省农产品的出口。东盟农产品进口的扩大有可能进一步挤占云南农产品在国际、国内的市场份额。但另一方面,我国内地及西南地区,对云南和来自东盟的农产品却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这为我省发展农产品服务贸易带来无限商机。但目前云南农产品服务贸易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而散,资源分散,缺乏综合性的、能带动相关产业互动发展的交易平台,形不成竞争优势。
我省应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建设桥头堡农产品贸易服务平台,既有必要,也具备诸多的条件:云南绿色优质农产品在内地乃至全国有较好的信誉和市场前景;呈贡、元谋等蔬菜批发和精细菜出口已有一定基础;日本等国已在云南建立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内地及西南地区对东盟农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按照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的面向东南亚的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昆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一期建设已投入运营;云南烟草系统有在国内领先的物流设施和成熟的操作流程,为我省发展农产品服务贸易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设施条件。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讲话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要全面启动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建设。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省市(昆明市)合作,建立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转口国内的云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并列入正在编制完善的桥头堡建设规划。
二、由政府引导(投资)、有关投资公司和相关大企业为股东,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在呈贡新城建设集农产品检测、展示直销、交易批发、物流仓储(冷库)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云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在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规划批准的同时,同步开展规划设计、筹建相关工作。
三